|
企业选择“以租代买”,就能治好自己的IT内耗吗?外包是一门很大的生意,比如软通动力、中国软件、法本信息这些知名企业,长期服务于华为、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大厂或是银行等特殊行业,不乏有做到市值数百亿的行业赢家。 外包又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来自企业减轻自身经营负重的需求,人力外包(OD)、项目外包(FP)、团队外包(TM)是传统外包的主要模式。疫情以来,企业追求减负的趋势愈演愈烈,需求已经蔓延到软硬件领域。 越来越多的企业,连工作所需的电脑、投影仪、白板等产品,也愿意找外来的供应商,以租代买。再加上对应的运维服务,一起外包给供应商。 于是,一条名为“办公云”的赛道,崛起了。 办公室的“水电煤”企业不想管了买电脑,招网管,这是传统企业解决IT需求的主要方式。对现代企业而言,信息方面的硬件和软件,称得上办公室里的“水电煤”,不做基建工程,其他工作也无法开展。 但是,IT在除了计算机、互联网行业之外的地方,往往是和企业自身业务非常割裂的存在——绝大部分企业并不会建立对IT系统的深刻认识,因为这虽然重要,却不是核心业务。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云计算,尤其是公有云中的IaaS部分。企业需要算力,但买服务器、搭架构、做数据存储和维护等等操作远远超出了企业自身的能力。云计算的诞生,完美诠释了企业如何把“基础但不核心”的业务转接给外部供应商,当这些需求累积到一定规模,一条新的赛道就出现了。 此外,AI行业也是如此,早期AI企业瞄准的是应用赛道,而当AI需求出现在越来越多企业的需求列表上,有一部分AI企业开始利用大模型,做算力基础设施服务,比如商汤。 公有云和AI,是办公室外的资源和服务外包。办公室内的外包项目,则是IT办公设备和对应的维护服务。尤其是对很多中小企业而言,虽然联想、戴尔等IT企业在B端都有解决方案,但这些品牌对中小企业的服务缺陷也较为明显。 大额的采购支出、中小体量客户对售后的疑问、IT人力服务成本、设备折旧管理的混乱,面对这些“水电煤”方面的问题,企业决定找个“管家”,外包出去。疫情后,为了控制成本,也为了灵活保障业务开展,“租电脑”、外包服务的潮流在强化。 今年以来,主营这项业务的两家公司也叩开了港交所的大门。其一是4月8日递表的凌雄科技,也就是“小熊U租”品牌的母公司,其定位是“企业级DaaS(设备即服务)供应商”。其二是9月9日二次递表的易点云,其定位是“办公IT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 两者在管的设备领域稍有差异,但核心依然是办公相关的电脑、打印机等。易点云招股书披露,2022年上半年订阅客户数为39525,与2019年末的21466相比接近翻倍。2019年至2021年,其营收分别为6.3亿元、8.1亿元、11.83亿元,净现金留存率稳定超过100%,2022年前6个月达到120.3%。 仅从数据看,设备+服务的这个闭环满足了企业当“甩手掌柜”的需求,商业化的根基成功确立。但是真正让这门生意称得上赛道的,显然不是批发式的租电脑。 拿什么治好企业的IT内耗?以租代买,网管上门,如果服务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办公云的增长不会如此迅速。正如云计算行业最耀眼的明珠是SaaS而非IaaS,办公云概念成立的关键点是代管,而管理的效益,来自这个“云”。 总收入=设备单位时长费用*订阅时长*客户(设备)数量。为了理解这个问题,有两个指标需要分析:设备空置率,使用周期。 对中小企业来说,假设以初始100人的员工规模采购100台电脑,毫无疑问,在公司的生命周期中,要时刻保持100%的设备利用率难度很大,因为员工和业务的流动是持续的。但选择易点云这样的服务商,则把空置带来的损失转嫁了出去。 作为设备中转的枢纽,易点云瞄准的设备全生命周期服务,首先需要解决设备空置问题。而易点云自研的高效算力调度系统集群(星云),以数据方式管理企业设备空置情况,并预测未来需求,在总量百万数量级的设备规模下,让企业设备空置率从20%降至5%以下。并且,这同步提高了闲置设备的周转率。 这相当于,先把小规模需求汇总为大规模,再用技术分配需求回到小规模。设备物尽其用,既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也扩大了收入面。 接下来,挑战来到了这百万数量级设备的使用周期上,最简单的理解是,每台设备多使用一年,易点云就多出了对应的收入。换句话说,用户订阅时长的上限,最终与设备使用周期上限相关联。 而实际上,这个问题的方案“简单粗暴”:翻新。截至2022年6月30日,易点云拥有中国唯一年产能超过600000台设备的个人电脑再制造工厂网络,平均再制造时间少于10天,甚至只有传统IT行业的一半。 这个环节看起来很传统,但对办公云意义重大。一方面,循环使用摊薄了原始设备成本,延长设备使用周期;另一方面,这悄然解决了原本由企业面对的设备维修问题——易点云的创始人纪鹏程,在初次创业SKS精品笔记本时看到了企业面对维修问题的困境。 但当商业模式发展到这个地步,痛点已经出来了。企业之所以岁月静好,是因为办公云的资产负债表在负重前行。制造业成本是其一,人力服务对需求的响应,也不容忽视。 2018年,阿里云组建了专业的交付和服务团队,准备跑步进军To B战场,其广为流传的一条内部“军规”是:“出去见客户,穿不惯西装,起码也要打领带。”说到底,B端生意离不开人力的支持,人力+技术才能构成完整的服务环节。 所以,虽然名为办公云,但这朵云真的不太“轻”。人力的托举,在扩张期基本看不到结束迹象——就好像云计算巨头们今天依然要奔波在招投标和维护客户关系的路上。但这又似乎是“服务”二字的必选项,假如能提高整体的工程师调配效率,和拓客的效率,人力也未尝没有意义。 对比之下,解决设备再制造方面的成本压力,反而更容易。比如像易点云一样把修复精确到芯片级,节省成本。 足够长的客户选择周期、足够长的设备使用周期,以及足够高的设备周转效率。这就是办公云的重点,路径无非是服务质量、履约效率和终端成本,现在看起来,每个问题的解决都有迹可循。 结语:渗透率乘风而起核心业务在前,基础设施在后。企业经营就像抛硬币,绝大部分情况下,只有一面能向外。把后背交给办公云,是国际通行的做法。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统计显示,虽然中国企业办公IT服务市场总计规模预计在2026年达到2130亿元,但在按量付费这个负担更轻的模式上,中国和美国的差距高达数十倍。 市场空缺亟待填补,对应的是企业需求的爆发。工信部在近期“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截至2021年末,全国中小微企业数量达4800万户,2021年日均增长2.48万家,10年增长2.7倍。 有趣的是,为企业服务的易点云和凌雄科技,自身也入选了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现在,为什么即使手握数轮融资,办公云赛道还是把大部分能力都放到了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有了答案。同时,大量机构愿意给办公云概念以支持的理由也显得更加充分。因为对企服这个宏大的概念来说,有基础设施的一荣,才有商业万象的俱荣。底子好不好,决定了企业走得稳不稳。 就像有一句俗话是这么说的:站在树上的鸟儿从来不会害怕树枝断裂,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自己的翅膀。 |